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

TJMCOAA.ORG

             郑晓边,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武汉430079
             张   亮, 华中科技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
             李   昊, 华中科技大学外事处,           武汉430030

       医学人的社会化是当代预防医学与医学人文研究领域中最热点的话题之一。本文提及的医学人的社会化,定指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子服务社会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即从生物医学知识的学习逐步扩展到职场的心理社会化适应与发展的过程,它是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由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预防医学学科研究一直以来在全国成果斐然,得益于该院明确的医学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视野,注重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应用趋向的整合化预防医学教育和教学,强调预防医学人才毕业后的心理社会发展和为大众健康促进服务的宗旨,宽基础、重实践,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服务于各行各业,成为医学人社会化的最好诠释。以卫生系78级的150位大学生为例,在他们毕业纪念职场生涯30年之际,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全班毕业生中,工作在海外、国内预防医学界、非医学界的校友分别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预防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学人才只有一小部分“专业对口”,而多数人才都被分流到社会各界。在海外校友中,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的生物学家,在世界顶级大学任职的教授,在世界医药大公司任职的白领;在非医学界的校友中,有知名的研究者、心理社会学家和管理工作者;而专业对口的预防医学界的校友多半在从事健康管理、教学以及行政工作。传统的预防医学一直是医学学科群中的“弱势群体”,只到信息时代到来,社会环境高度竞争、快速发展,非典、食品污染和阴霾的扩展,自杀、离婚和吸毒现象增多,心理社会压力上升,亚健康人群的增加,人们开始发现传统医学教育的局限,深刻领悟医学人的社会化要义。因此,卫生管理和心理社会预防的话题提到议事日程,医学院的毕业生不必再为医学人的专业不对口去沮丧,反之开始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扩展和医学人的社会化发展而欢欣。

       本文三位作者都是医学人社会化的探索者,作为40后、50后和60后年轮的同班校友毕业生代表,自医学院毕业30年来,从留校任职到转入其他院校部门工作,形式上似乎离开了“预防医学”岗位,但我们心无旁骛,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讲台、还是管理决策部门亦或外事公关平台,我们一直在传递大预防医学的理念,为人类健康发展服务、为和谐的心理社会环境建设出力,这也是我们职业生涯的主要目标。

       在职场生涯中,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之间的契合点,试图整合几个学科的理念,探索医学人文发展建构模式,既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又看重人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好在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已和医学联姻,正从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缀品”、“调味品” 向“必需品”过渡。尤其是在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学保健与人文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学、管理学多专业已融合渗透,大预防医学工作体系正在建立,专业队伍不断扩大,相关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已在大学讲坛立足。作为社会化的医学人,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多学科的契合点已经出现,新的平台发展前程似锦;忧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还缺乏科学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类生存环境还存在大量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危机,医学院校和普通大学的课程需要改革,毕业生需要订单培养,就业形式越来越窘迫,许多大学生从一进校就感受求职的压力,要用大部精力去寻找职业岗位,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自己的青春和生涯牢牢拴在校园学习过程中,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和博士后,他们离社会的需求似乎越来越远,而钻到书本的胡同里越来越深!要想根本改善这种现象,恐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医学人的社会化是在救死扶伤的社会服务工作中完成的。我们三位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救死扶伤的临床工作,但我们一直投身在对社会人群的心理教育、管理服务事业中,这反映了预防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变化和当代社会的需求趋向。仅举一例说明之,作者之一在长年的大学教学科研实践中,常常指导研究生和大学生到监狱开展心理访谈服务,理论与实践结合,试图通过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化过程,使学生学有所用,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的幸福感与幸福力。为了考察大学生学以致用、投身社会热点的专业技能和人格爱心,也为全社会各类人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佐证,我们注意积累心理社会研究案例成果,采用叙事的方法,采自心理访谈写实资料,扬弃“临床案例”的一般格式,细腻描述违法犯罪行为的表现以及发生发展历程,从社会医学、管理学、心理学的多角度深刻分析违法犯罪的心理社会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社会心理干预和防治对策,这些心理社会处方获得全社会广泛关注,扩展了预防医学功能。它只是该班级150多位毕业生中医学人社会化的一个尝试。

       医学人的社会化还体现在群体的感恩文化中。“忠、孝、节、义”是中国人社会化的主要元素,会报国恩、亲恩、师恩和友恩是人的社会化主要指标。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八三届毕业生150多位校友在30年后回归母校立石感恩,巨石已伫立在公共卫生学院大楼前,其上篆刻了一个红色印章,表达了医学人的社会化感恩情怀:“同济世缘”,同济母校同舟共济的百年历史源远流长。亦可读为“济世同缘”,同济人不会忘记悬壶济世的医学宗旨,为华夏五洲的大众服务。同济医学院校友永远铭记老校长裘法祖院士提出的“大医学”理念,“同济人”谙知传统医学一定要顺应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需求,做好心理的抚慰和社会康复,才能成为一代名医。作者三人作为该班级的代表谨此抛砖引玉,回顾毕业后30年的职场生涯发展,深入分析医学人的社会化过程,探索医学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整合医学、心理、社会以及管理学的培养模式,定会找到医学人的职场发展坦途,扩展医学服务的心理社会功能,提高人类生活动力的正能量,变消极的传统医学为积极的预防医学、自我保健和健康促进,这也是医学人的社会化之最终目标。

(此文载于《医学与社会》2013.4  )
 

 网络编辑:G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