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同济医学院医疗系七七级三大班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纪念册)
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結束了。离开武汉前,在我们三小班的临別午餐中,小班长方丽华走到我身后,问我是否能给这次同学聚会的纪念册写个后记?当时,我正和大家一起挤坐在餐桌旁, 手里端着旁边的同学刚舀给我的鱼丸子汤。望着挤坐在热气腾腾的餐桌旁的同学们,望着堆放在餐桌旁的行囊,心中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动,便不加思索地答应了。然后我匆匆去了机场。
登上飞机坐定后,我才意识到,匆忙中接下的这个任务,远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外。除了对冻结了二十多年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没有信心外,我还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放进这个后记里才是得当和适宜。两天的同学聚会虽然留下纷繁的感想,拍打着我想说点什么的冲动,可是那个感动着我的东西却跳跃在这纷至沓来的感受中,时隐时现,让人抓不住,使我感到有些迷茫,而那抓不住的精灵却正是我想要写的。在纠结中,迷茫和感动,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我一路的飞行。
这本记念册里将收集些什么?匆忙中我没有来得及问。但其中有一项,我希望没有猜错,那就是在我们大班每一位同学的扉页里,收藏着两张该同学的单人照。一张是三十年前我们离开学校时各自的单人留影,另一张是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各自拍下的照片。这两张单人照片把我们每个人三十年的变化定格在了纪念册里,鲜明尖锐的自我对照,没有演变过程,没有时间流逝,只有三十年开始的那一刻和三十年结束后的今天。这收集每人两张单人照的创意不知是来自我们哪位同学,这个创意的内涵和艺术性都让我钦佩不已,它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时间魔力带来的震撼。
把这两张照片之间的时间展开,那是长长的三十年。这个时间长度足以让一个初生的婴儿长成“而立之年”的成人。对于我们这群特殊年代下的大学生而言,“毕业三十年”所包涵的不仅仅是一个长度概念,它更像是一个象征或符号 —— 标注着我们青壮年阶段的始与末,那是我们一生中最富有活力的时间段。是的,我们不是同龄的同学,我们来自于十二届高中毕业生,我们的年龄相差十几岁,但是我们在大千世界里寻找各自一生的立足点,却都同时起始于三十年前我们离开学校,走向四方的那一刻。 “毕业三十年”正好复盖了我们寻路立足的过程,与我们人生的春天,夏天和初秋重叠在一起。“毕业三十年”也像是一个路标 —— 标志着我们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今天,毕业三十年后,我们中间最年幼的同学也已年过半百。也许,正是因为“毕业三十年” 里所蕴藏着的这不同寻常的象征和层层叠叠的内涵,让分别了三十年的我们放下手中的一切,毕业后第一次有这么多的同学从天涯海角赶回来,聚在一起,看看三十年前的伙伴,看看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各自身上留下的痕迹。也许,只有当我们聚在一起时,岁月流逝,人生季节更换,才会如此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带给我们无声的震动。我们在同学们的身影中寻找三十年前的自己,我们在彼此斑白的两鬓中寻觅那岁月流逝后留下的生命真谛。
三十年前,我们收拾起行装,带着那个年代的热情和单纯,摘一片想象中的彩云打进行囊,怀着希望,带着憧憬,挥挥手,离开校园,走向未知的未来,去追求那我们学到的,只有一个诠释的人生意义和成功,以及理想。三十年里,机遇,环境,各自对生命的理解,各自对人生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人生路。三十年的岁月流过,如今两鬓染霜的我们明白了,理性,真诚和热爱划出的每一条人生路径,都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歌,都标志着成功,都诠释着生命的价值,都注释着人生的意义,都是圆满的人生。
如今的我们,和三十年前相比,更懂得生活中的美,更懂得生命的珍贵,更清楚人生不是永恒的。
在这本纪念册里,一定还收集了这次同学聚会的花絮和点滴。它们记录着我们相聚时的真挚和情谊,记录着那穿过酒盏杯盘,穿过演讲汇报的感动,那是来自我们每一位同学心灵深处的感动。
三十年的时间跨度没有在我们中间形成感觉上的陌生和距离。仅是在相逢的那一𣊬间,在那一张张似乎陌生,但又透着某种熟悉的脸上,我们能依稀触摸到时光的隔膜。而这种隔膜在我们一旦㦚认出彼此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时间感和距离感也随之都消失了。我们彼此看到的还是彼此当年的笑容,还是彼此当年的风格,还是彼此当年的做派,还是当年我们在校园时的那种感觉,好像我们从来都没有分别过。这真是一种十分奇怪而又十分有趣的感觉。不知是因为当我们相聚在一起时,我们不知觉中都回到了当年的状态的原故,还是因为人的特性与人的外貌不同,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因此,头发虽然白了,皮肤虽然起摺了,但我们还是我们,还是当年我们同学时的你,我,他。
我们都已年过半百,在各自走过的人生路中,相处五年的朋友,共事五年的同事,都不少见。但只有我们 —— 同窗五年的大学同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鲜活地留在了我们各自的脑海里。虽然我们并不经常联系,也许从不联系,也不常常想起,但这个群体和那段生活却带着其独特的气息长久地凝固在我们各自的记忆中。
我们在特殊的人生阶段相遇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一起走过了一个人一生中最富有朝气且热情简单的人生时段。我们有着共同的大学校园生活,我们也曾有着相似的人生梦想;我们还有着相同的成长背景,以及不同于其他人群,但我们之间却彼此十分相似的少年和青年生活经历。毕业后的三十年里,不论我们各自经历了多少不同的生活场景,走过了多少不同的路,走到了哪个天涯和哪个海角,当年的痕迹,或多或少,存留在了我们身上,形成某种特质,成为七七级的共同点,成为我们这些“一路走过大学五年”的同学的共同点。三十年路途,这些特质带给我们甜酸,也带给我们苦辣。然而,正是这些只有我们这“一路走来”的人才能真正读懂的特质,让我们相聚时产生的共鸣,在五味陈杂中,久久地回味无穷。
我们聚在一起,感受着只有我们聚在一起时才会形成的气氛。置身于这熟悉而久远,简单而温暖的环境里,即使没有深遂的言语交谈,只是默默地坐在其中,也是一种放松,一种舒适。不需要叙说三十年来你我经历的凡事种种,也不需要交流现在你我生活中的五味七色,我们围坐在一起,在长江两岸灯光的流动中,在初秋的江风里,在漫不经意中,我们感受着岁月的流淌,重温当年我们一起读书时的那段美好时光。
三十年前,我们将一片想象中的彩云打进行囊,挥手道别。今天,三十年后,我们带着理性,拾起一片枫叶,夹进书里,互道一声珍爱生命,享受每一天的时光。秋天,红枫遍地,彩霞满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下次再相见。
七七级医疗系三大班三小班:池玲
2012年圣诞节 美国康州 初稿
2013年元旦 美国康州 定稿
后记的后记:
在我写这篇后记的时候,心里不时涌出对提议,资助和组织这次七七级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的同学的感激。在此,致上深深的谢意。
二十多年来,第一次认真写中文随感,感谢藏爱华同学的帮助以及张晓静同学,刘运国同学,揭盛华同学和张韵龙同学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