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

TJMCOAA.ORG

中国医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一所学校

作者:四眼  于 2017-6-30 23: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活动报道|已有12评论

 

说到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坊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北协和,南同济”。
 
这篇文章里所涉及的学校正是其中的一所。
 
成立于1917年的“北协和”迎来了百年校庆,因其地缘的原因,目前在中国医学界可谓如日中天,而比协和创建早10年(1907年)的“南同济”,于1951年响应政府号召,从上海迁入武汉后,逐渐走入了式微的崎岖小道。
 
“南同济”的全称目前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这所由德国人宝隆博士创办的医学院迎来了110年诞辰。
 
翻开同济大学建校史,读者不难发现,以建筑见长的同济大学建校时间晚于同济医学院,虽然同济大学目前号称110年建校史,但其诞生是同济医学院于1912年在医学院基础上增设了工学院,也就是说,没有了同济医学院,目前上海的同济大学实际年龄只有105岁。
 
在走过110年光阴的医学教育、实践和科研的今天,同济医学院在中德医学交流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假如您在德国碰上中国来的医生,10有8、9和同济医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德国人不明白他们在上海创办的医学院为何落户武汉,但许多德国政府要员来到中国,都要专程拜访同济医学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学校为德国人所创,二是该学校毕业生在德国赢得盛誉。
 
虽然同济医学院在德国和欧洲享有盛誉,但其海外大本营却在美国。这是俺在参加了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波士顿校庆110周年联谊大会”得出的结论。
 
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会于2005年成立,这次适逢母校诞辰110周年,许多校友从世界各地赶回母校参加了校庆活动,为了和母校校庆配合,海外校友总会决定于6月15日到17日在美国的发源地波士顿举办庆祝母校诞辰110周年暨首次海外校友联欢会。于是,这个有着110年悠久历史学校的校友们从欧洲、澳洲、美洲、亚洲等地纷纷飞往波士顿。
 
本以为这样的聚会将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场互相认识打哈哈的聚会,但从组委会安排的活动来看,这次聚会确实让前来参加聚会的校友大呼“痛快”,为没来聚会的同道大喊“后悔”,您如果有耐心跟着俺的脚步,去体验现场气氛,就知道什么叫痛快,什么叫后悔了。
 

首先,组委会安排了在北美打拼成功的校友们给参会者提供通俗易懂的“北美发展”知识论坛,有哈佛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谈论的美国农业部经过研究提供的“健康养生膳食谱”,有制药厂高管谈论的目前癌症治疗最新进展,有海龟谈回国发展注意事项,有精神病专家谈北美华人抑郁症,有临床医生谈如何成为美国医生,有大学教授谈在北美科研生涯诀窍......

 
说实话,对俺这种和很多领域都不相关的人,听到这些讲座都受益匪浅,听完后只有一个想法:假如俺早一点能听到这些讲座,也不至于现在混得“霉头苦脸”了,没准俺在美国的职业生涯会是另一番“锦绣前程”,或许现在的俺也可以跷上二郎腿,坐在聚会的主席台上对后辈校友们道:想当初兄弟我刚登陆美国的时候......
 
聚会的高潮是校友们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最精彩的是一群校友在美国舞台上进行的旗袍秀,这些平时里为人妻、为人母、为医生、为导师的女士们,站在舞台上立马变成了温文尔雅、魅力四射、性感诱人的女性,让现场观看的校友及家属喝彩声不绝于耳。
 

短短的两天聚会(第二天举办的“健康医学发展与创业国际研讨会”未能参加),领略的花絮实在太多太多,读者不妨和俺一起,去看看俺们华人校友们在北美是如何“抱团取暖”和“重温旧情”的,俺将会用看图说话的形式,把聚会的各个花絮呈现给大家。

 
(感谢沈华明和廖端平校友提供部分摄影作品)
 
先上一张广告图,看上去象不象舞蹈学院啊(沈华明制作)

 

宣传图来自这张原图,给大家猜一下,这位医生舞蹈家多大年龄了?下面一张图给出了答案

 

 

这是医生舞蹈家穿旗袍舞台秀的照片,她是同济医学院77届大学生,她的孙子辈都可以上街打酱油了

 

再给您上一个孙子辈上街打酱油的小帅哥医生,他也是77届大学生。同济医学院有美国院士校友提供的“养生膳食谱”,一个个都“返老还童”了

 

还有这位78级的校友,目前是U Penn 的 Full Professor

 

这张照片有点象新闻联播(沈华明制作)

 

这张照片象是来自艺术学院的校庆海报(沈华明制作)

 

与会现场,本来争取来110位校友庆祝110年校庆,结果仅晚饭15桌都不够

会议在哈佛医学院癌症中心举办,医学院校友有相当多的“哈佛教授”

 

医学院院长发来了祝贺视频

 

由于校友太多,只能按一届或者几届一起,同时介绍了

 

下面的是全家福,还闹了一点笑话

这位自告奋勇的摄影师带齐了设备,让大家准备好笑容,他选择了自拍功能

 

结果,大家笑容都僵住了,自拍功能没出来,老兄赶紧再去调试,“等一分钟再笑啊”,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部分校友

 

中饭就这样解决了,老四川的外卖

 

再看看哈佛医学院癌症中心的就餐环境,确实不错

 

会议中途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她是中国来美国读书的大二学生,抱了一束花和一瓶酒,直奔主席台而去。

难道是?

 

在主持人和全场校友都蒙圈的时刻,这位漂亮的小MM把酒和鲜花献给了主席台端坐的一位老帅哥

 

看这位老兄得意的,在俺的一再追问下,他用苍白的语言解释说:这位MM是他高中女同学的女儿,女同学听说他来到波士顿,就......

女同学女儿这么大,这老兄应该半百啦,回去要跪键盘了,看你怎么解释!

 

由于许多校友都在现场直播海外聚会的现况,手机断电现象频发,于是,现场能使用的插座都使用上了

 

 
这次聚会毕业最早和最迟的校友合影,年代跨度达到30多年,请大家猜一下到底是多少年

 

这张照片俺需要进行严厉批判了,左侧是前任校友会主席,右侧是现任校友会主席,有点“假公济私”的感觉,其他校友没有这样的特权

这张照片俺称之为“海外托孤”照片,最左侧的小伙子是同济医学院2007级大学生,旁边的太太也是同届校友,其他的人是男孩父亲78级的同学,小伙子父亲没能来波士顿,请儿子代自己向同学叔叔阿姨问好,并请这些事业有成的叔叔阿姨在海外多多关照

85级校友没来一位男士,来了6位资深美女

 
上一张养眼的照片,除个别家属外,全是在海外打拼的校友们,资格最老的是77届校友(沈华明制作)

 

 

看看这些旗袍组是如何在哈佛“临时抱佛脚”进行彩排的,由于来自世界各地,没时间聚在一起排练,大家把压箱底的旗袍带来了一展风采

 

旗袍表演上场前

再上几张杰出校友给予的通俗易懂专题讲座
这位哈佛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带来了美国农业部经过大量调查后得到的“养生膳食谱”,绝不是国内电视台那些“砖家”们的瞎掰哦

这位在制药公司做高管的校友带来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美国总统卡特脑癌免疫治疗成功,为癌症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这位心理医生更绝,一上来就让大家放松一下,跟着她做“广播体操”上肢运动

 

再看台下,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了

 

这位哈佛教授和国内合作的研究项目设计4万多名中国医生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反映了中国的“医患矛盾”部分原因。

俺听到的感受是:中国医生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

 

午餐后的专家组答疑

这些在美国获得行医执照的医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回答后辈校友,考医生是否适合你

 

药厂专家组为大家提供如何进入药厂赚大钱的诀窍

 

大学教授组给大家释疑如何申请课题及发文章

 

互动环节中非常精彩,这位校友提出一个难题:鉴于中国学术界造假严重,最近某期刊被撤稿100多篇,你们和国内合作是如何帮助中国打假的?

大学教授们的回答似乎没能到位,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不是这些美国教授们能解决的问题

 

企业家组最活跃,这位放着好好的药厂高管不做,自费学法律,12年前成为美国执业律师,目前在美国专门打企业经济官司

 

这位药学院毕业来自中国的小伙子曾博士创建了一个中国护肤品牌,为了展示他和世界护肤品牌具有竞争力,他特地表明自己就使用了本人的产品,而且随行的两位资深校友也使用了他的产品

 

俺赶紧给这两位资深校友拍照,大家猜猜看,他俩的年龄几何?实话告诉你,根据其毕业年限,人家已到半百啦,看上去30才出头啊

那位曾博士啊,能不能给俺老脸涂一点您的产品呢,俺想回到18岁

 

海龟回国创业问题被校友提问,他们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最后得到的答案是:除了有拳头产品,还需要政府支持

 

校友会主席给杰出校友发牌

 

历任校友会主席,怎么全都是男的呢,有点性别歧视啊

 

晚餐15桌摆不下,这个在波士顿著名的中餐厅老板夫妻都是校友

 

波士顿大龙虾很有名,有读者到波士顿去就餐到这个餐厅,就提俺“四眼”的名字,让老板给您打折啊

啥?如果老板不给您打折,您告诉俺,俺找机会骂他们

 

演出开始啦

 

第一个节目:旗袍秀

 

旗袍秀还混进来两位“砸场子”的,这两位男士穿了清朝太监和官服也跑上来凑热闹了

 

结果还惹得女士们纷纷和两位“出土文物”合影

 

第二个节目是5对同学或者校友夫妻献唱,想当初同济医学院校风甚严,这几对夫妻是如何从“地下爱情工作者”最后发展到“瓜熟蒂落”的程度,实在令人费思,下次如果再开校友会,希望这些“地下工作者”能给介绍一下经验

 

看这5对夫妻,一边唱了一遍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来了

 

晚会现场的主持人,看到他们,俺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年轻就是好

 

这位穿黄马甲的大学教授和主持人合影,后来俺们问主持人,为什么和这个“糟老头”合影,主持人道:她的顶头上司、医院院长是“糟老头”的同班同学,惹不起啊

 

美丽的倩影

 

上面这张舞蹈照片来自这位77级的校友

 

这位费城某医院麻醉科主任一丝不苟地干着业余摄影师的活

 

却原来太太在跳蒙古族舞蹈

 

其他校友的节目,也是精彩纷呈,由于合作不够,带来的舞台差错效果喜人,笑料连篇

 

上一些知名校友的照片,下次您到他们手下工作,提到俺“四眼”,他们没准给您薪水“打折”

 

 

 

 

 

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2017年波士顿会议

致谢信

 

敬爱的校友与各界朋友:

 

    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庆祝母校110年校庆波士顿联谊活动暨 TJMCOAA Frontiers in Medicine Symposium 已于6月17-18日在波士顿哈佛医学院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顺利举办,这是TJMCOAA 第一次以学术会议的形式举办校友聚会活动,得到了广大校友与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会议达到了庆祝母校校庆、交流学术成果、分享发展经验、增进校友情谊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谨此我代表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及大会筹备委员会,向关心、关注和参加会议以及筹备此次会议的校友们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

       

    感谢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院长陈建国教授专门为此次会议录制视频,对会议表示热烈祝贺,对海外校友表示亲切慰问,并介绍了母校的近期发展成就。如同此次会议晚会结束时陈素描校友领唱 《难忘今宵》所改动的歌词一样,我们 “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共祝愿同济好、同济好!”,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祝愿母校110年生日快乐、永葆青春、再创辉煌!母校永远是我们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魂牵梦萦的精神港湾,我们永远感恩同济、思念同济、祝福同济!

 

    感谢同济医学院四所附属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中西结合医院及武汉儿童医院发来的贺信。

 

    感谢广大校友们对此次活动的热情鼓励和积极参与!尤其是不辞辛苦从世界各地赶来参会的校友们,包括从中国和从欧洲来的校友跨洋而来,从美国和加拿大多个城市赶来的校友。有的校友长途驱车十几个小时,有的校友因飞机晚点在机场等待了一个晚上,这些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对校友的情谊,都令我们深深感动!

 

  感谢胡丙长校友、张克明校友、马晶校友、王炜校友主讲了四个专题的高水平学术讲座;感谢沈四九校友、何刚校友、张澜静校友、夏芸校友、王炜校友、沈世乾校友、刘恒意校友及胡克勤校友分享临床职业生涯发展经验;感谢汪尔佳校友、覃文宁校友、王清敏校友、袁洪波校友分享生物制药和其它企业职业生涯发展的经验;感谢胡丙长校友、张澜静校友、廖端平校友、孙忠杰校友、李孟蓉校友分享学术职业发展经验;感谢张明校友、邱小益校友、曾建华校友、黄士昂校友、陈尊旋校友分享创新创业经验!

 

  感谢胡克勤校友、沈世乾校友、张澜静校友精心筹备CME 讲座并由胡克勤校友主讲!并争取到了药企对 CME 讲座的一定资助,用于会议晚餐的补贴。

 

 感谢卜夏校友及哈佛校友团队(名单见下)为活动准备的早餐和午餐。

 

  感谢程汉涛校友承担交通部长之责,负责校友从主会场到晚会之间的转送 Carpool 安排,并和陈素描校友一起负责晚餐的预定与安排。

 

  感谢陈素描校友、李孟蓉校友、卢刚校友,朱少纯校友负责筹备晚会!尤其是陈素描校友在短时间内协调节目,在没有排练和彩排的情况下编排了一台美轮美奂的高质量晚会节目!

 

  感谢晚会主持人王敏校友和梅菲校友的精彩配词与生动主持!

 

  感谢所有参加演出的演员们的精心准备与临场高水平发挥和倾情投入的精彩演出!每个节目都出彩,每位演员都出色!

 

  感谢晚会音响师朱少纯校友的无私奉献,将家中大屏电视专程送到晚会舞台,为歌手提供了欢唱的方便。

 

  感谢本次活动摄影大师廖端平校友、向前校友和沈华明校友,为本次活动留下了永久美好的记忆和津津有味的瞬间画面。

 

  感谢丁虎校友编辑和设计会议节目单!

 

  感谢李欢成校友在母亲生病期间为活动做出的大量准备工作。

 

  感谢TJMCOAA波士顿分会、波士顿校友团队和哈佛校友团队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筹备和全力落实!波士顿校友团队:卜夏、李欢成、卢刚、张克明、沈世乾、陈素描、程汉涛、章旭杰、朱少纯、王文刚。哈佛校友团队:卜夏,沈世乾、方超、刘红利、雷家慧、杨红枚、张虹、雷磊、罗济生、杨路、杜小红、 郑华、王敏、 梅菲

 

    感谢张克明校友和沈世乾校友负责繁重的报名和财务工作,陈素描校友、卢刚校友负责晚会的组织和实施,沈世乾校友负责采购活动所需用品和茶歇食品,罗济生校友负责采购瓶装水和10个大西瓜(被誉为本次活动最受欢迎食品,10个大西瓜全部吃完),刘红利校友、雷家慧校友、杨红枚校友负责一大早采购早餐,罗济生校友、杨路校友、方超校友、雷磊校友、沈世乾校友负责午餐,雷磊校友、罗济生校友、杨路校友负责茶歇,张虹校友、程汉涛校友全天值守在注册台值班负责登记、免费停车和 Carpool 事宜,方超校友负责幻灯片管理,杜小红校友、郑华校友负责清理场地,罗济生校友和卜夏校友负责清运垃圾。 

       

   感谢所有为活动提供 Carpool 的校友们,尤其是夏华向校友连续四天陪同囯内校友张明、邱小益和曾建华并负责接送。感谢汪尔佳校友从新泽西州接送国内来的周凝珏校友前来波士顿参加活动。

  

感谢筹委会全体成员对活动的筹划、设计和总体安排! 感谢校友总会董事会和刘恒意董事长对活动大力支持!

   感谢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为本次会议提供免费使用 Yawkey 会议中心和对所有参会人员提供免费停车!感谢 Yawkey 会议中心技术员 Steve 全天值守为会议提供音频视频技术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青春百岁健康管理公司暨张明校友、邱小益校友、曾建华校友为本次会议提供赞助!

 

   本次活动的财务负责人张克明校友和沈世乾校友正核算处理本次会议的财务情况,汇总后将报本次会议筹委会负责人汪尔佳校友逐项审核批准,经我审批后报校友总会财务副主席张政校友入帐存档,并接受校友总会董事会以及广大校友的财务审计监督。

 

   我也欣喜地告诉大家,目前已有许多校友建议校友总会在此次会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争取每年或每两年举办一次类似的校友学术活动,形成传统。一些城市积极申请主办,我认为这些建议具有建设性和凝聚力,总会将对这些建议予以认真研究。

 

   谢谢大家!

 

 

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主席

 

大会筹备委员会

向惠云(主席)、汪尔佳、卢刚、卜夏、覃刚健、汪策、杨晓樱、胡克勤、刘恒意、王冰、张澜静、李欢成、程汉涛,洪智勇、张克明、张政、赖志伟、沈世乾、王刚、滕嘉敏、沈四九、李百涵、章旭杰,夏华向、廖端平、陈素描、蒋放、丁虎、刘红梅,向前、朱少纯

 

2017年6月21日

祝贺医学前沿高峰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建院110周年海外校友联谊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很多不能参会的校友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辞!
我们在此,再一次感谢为大会的圆满召开付出无私奉献的广大校友和工作人员, 包括波士顿朝气蓬勃乐意助人的年轻的一代同济校友,是他们让同济海外校友团聚在了波士顿, 有效增加了校友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极大地感染了我们同济人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

 

同时,我们为同济人的贤内助好丈夫们为此次聚会所提供的背后支持表示感谢!

 

我们也再次感谢从母校远道而来的参会校友和资助企业。
我们期待着更加高效务实的团结合作,为广大的年轻校友搭建施展宏图抱负的有效平台,为弘扬同济的悠久历史和奋斗精神共同继续努力!

 

 

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

2017-06-17

 


同窗演出图片 1   2   3   4   5   6

 

【同济人文】谱写同济协和交响乐章

2016-04-19 郑晓边 78级校友 创新同济 创新同济

 

一、序曲

 

2013年初大小龙年的交替时分,湖北省九三学社的春节团拜会演出舞台上,三位平均年龄80有余的同济老教授合唱团歌手洪班信、张保贞、崔伊薇的身影出现在聚光灯下,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莎丽楠蒂”的三人混声合唱旋律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同济协和百年的交响历史……(图1

 


 

 

1  2013年湖北省九三学社团拜会同济老教授洪班信、张保贞、崔伊薇登台表演,晓边摄

 

同济医学院老教授合唱团闻名遐迩,现在仍是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社区响当当的品牌,其之所以名声在外,不仅是团员大多数为退休教授,更因为他们唱的多半是经典老歌。这支合唱团历史悠久,数十年发展壮大,该团成立于1994年,当时,经几位酷爱音乐的退休教授提议,一个由40多名老教授组成的合唱团开始活跃于社区,不久人数增加到60多人。由于团员都年过六旬,其中许多老师都有过国外留学的经历,所以在选择合唱曲目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老歌,既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乘着歌声的翅膀》外国民歌,也有《在太行山上》、《教我如何不想他》、《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国内经典歌曲。每周四、五的下午,这群老者都会按时来到社区附近的教工俱乐部,雷打不动地训练两个小时。十几年过去了,合唱团的成员换了几茬,但唱响经典老歌的传统却始终不渝。合唱团成立至今,多次参加大型演唱比赛并获奖。合唱团象征着同济协和的火种,世纪燃烧、生生不息!

 

记得童年时代我爱好音乐艺术,文革十年浩劫没有书读,整天拉琴唱歌,后来陆续担任了江岸区红小兵乐团首席二胡手、武汉第四十中学乐队队长,知青下乡的小提琴手,招工回城进工厂后的大提琴手和业余作曲者……1978年我进入同济医学院就读,又担任了学生乐团指挥,从此认识了学生文工团一批卓越的校友:卢刚、陈宏章、翦必稀、彭珠珠、张晓静、王凤、佐飞、汪月芳、吕琪、陶为科、毛平、冷忠泰、杨跃萍、杨毅、陈焕生、王卫东、项楠、胡蓉、夏惠忠、斯琪嘉……。这些校友很多都到海外发展,把同济医学院学生文工团的风采带到华夏五洲,继续在各种职场舞台上发扬光大。当时学生乐团曾经为同济医学院教授合唱团伴奏,原任指挥洪班信教授把指挥权信任地传给我来执棒,当平静的序曲声响起,卢刚的长笛、斯琪嘉的小号和王卫东的圆号交替奏响,同济医学院的资深教授们精神昂扬、高歌一曲中华颂歌,洪班信、张保贞、崔伊薇、何尚浦……这些在英语教育、医学基础、流行病学和儿少卫生学教研领域叱咤风云的教授们发自肺腑地把同济人满腔的热情与协和精神尽兴流淌!执棒的我常常热泪盈眶,敏锐的听觉变成了潺潺流水般的回忆……

 

纽约校友王钢教授在看到该稿后回信我,分享一则重要信息:他太太刘枫医生的母亲许宝珠教授曾与洪班信是師大是同班同学!王钢还回忆起幼儿时期在协和医院大礼堂看演出时,校友胡培怡的父亲胡佑华教授(外科知名学者)指挥全院大合唱时的情景,“她父亲不仅拍子打得很有力,激情澎湃,而且他那艺术长发随着他的指挥节奏上下泊动,让我印象深刻”谢谢王钢这位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脑与精神研究所的校友用“童年回忆”连接了几代同济“业余音乐指挥”的片段,延续了同济人不仅善于治学,也注重情商和审美修养的风范。在激动之余,王钢又传我一份更加令人感叹的报纸《美国印州华报》,其中由李鸣真教授撰写的《胡佑华回忆录》真真切切拨动了同济人的心弦!我赞美校友胡培怡感恩父母的孝道,也羡慕她能够协助母亲完成对父亲的思念和对自己生活源头的惊人追忆!1

 

二、行板

 

追根溯源常常是老年人的习惯,搞清楚自己的出生也是青年人的职责。尽管我在同济医学院学习、工作了7年之余,尽管在这个校园里我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成家立业,尽管同济与协和两所医院有着最好的朋友群,师生情甚至是夫妻关系和亲子联系,但至今在同济与协和两院之间仍旧存在芥蒂。特别是去年我们78级卫生系在设计赠送给母校的巨石图样讨论时,有同学建议,石刻图样最好包括“同济”、“协和”两个关键词才能够体现同济精神!看来同济医学院人对于两院的“纠结”由来已久、且世代相传!

 

在同济医学院100周年的校庆文献中,在与海外校友筹备《同济协和故事》的过程中,在收讫王钢校友从纽约传给我国内一些网站的相关信息后2,我反复阅读了同济医学院百年的发展史,感觉到历史记载很难完全客观,因为它们来自人的主观感受和描述,来自人的内心体验和自我建构。因此,在此不端冒昧地分析一些史料,以求教于校友。

 

回顾同济医学院百年历史,一些定论是众所周知的。同济医院的创始人是德国人宝隆医生,1900年宝隆利用八国联军进犯中国时伤兵医院留下来的器械作为医院的诊疗设备,将德军侵华时留下的二座瓦楞铁皮屋作为手术室和病房,开设床位约20张,定名为“同济医院”,由宝隆医生任同济医院院长。也是宝隆医生创建了同济医学院,即1907年成立了“上海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为"上海同济德文医学堂"。后来经历百年沧桑由上海西迁武汉成为当今的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记得当时我们读书的时候,德国医学范式甚浓,裘法祖院长夫妇以及武忠弼等教授的德国治学风范和流利的德语获得了同学们的敬畏与羡慕,还有德医班的刘远立、斯琪嘉等后辈校友的海内外创业生涯发展风采都得到校友们的青睐。

 

以德国医学为荣的思潮并不被协和医院人完全认同。追溯院史,协和医院比同济医院建院更早,1866年9月8日英国人为传教办医而创立了医院,创始人之一为基督教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格里菲恩·约翰(杨格菲),他是基督教伦敦会牧师,神学博士。1855年24岁的杨牧师受基督教英国伦敦会总部派遣,携夫人赴中国上海任职。杨牧师在汉口后花楼街居巷购地一块,修建了能容纳15张病床的两间病房,一间收治外国人,一间收治中国人,医院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所办,1866年建成,称汉口伦敦会医院,以“仁爱济世”之义定名“汉口仁济医院”,其后仁济医院创始者伦敦会与创办普爱医院的基督教循道会合作,1926年组成汉口医院协会共建新院,1928年定名为汉口协和医院,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后,协和医院仍由“教会”和英籍院长负责管理,为顺利接管协和医院,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研究决定,将武大医院和协和医院合并,正式成立武大、协和合作医院,1950年更名为“汉口协和医院(武大教学医院)”,1954年更名为“汉口协和医院中南同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00年 5月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和医院的医学风范来自英美,由于历史上的英美-德战争影响,加之协和医院有一段与武汉大学联合的姻缘,因此,在以德国医学为主流的医学院里“协和”一直承受着“被和谐”的压力,特别是在现代高校合并的潮流中,同济医学院没有选择与武汉大学合并,而是选择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姻,一时间海内外校友议论纷纷,同济、协和之间的“较劲”从未间断,就像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也像长江和密西西比河,更像太极图中的黑白两级,相互是对手,互相有合作!

 

在30年毕业纪念年里,我陆续碰到来自海内外的同济、协和两院以及医学院的当代专家校友3,畅聊阴阳相济、比翼双飞的同济协和史,感慨万千!医学人和普通人一样,有时也被阴霾遮住双眼,其实,手心手背都是肉,张三李四都是弟兄,一府两院的医学教育体制在提壶济世的岁月里前行,有几个音符跳一跳,出现几段不和谐的音程干扰一下,无伤大雅。同济协和不仅仅是两院的历史,而是中国医生和世界人类发展史的一段奇葩,是我们抛洒过青春热血、烙下永恒足迹的校园和家园!(图2)

 


 

图2  1980年同济医学院大学生合唱比赛舞台,78级卫生系的风采,指挥郑晓边,摄影李昊

 

 

三、华彩

 

110多年的建校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沧海一粟。如何为这段历史谱写出华彩乐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海外的许多两代校友建议从1900年的宝隆同济医学堂开始撰写医人的故事到1950年的同济西迁为止。这样的安排不无道理。写逝者易、写生者难!写名人易,写凡人难!一位同济老教授的子女在接受约稿时感叹:“父辈的故事堪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代表,写出来与当前弘扬和歌颂的主题曲不太匹配,还会勾起那个年代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还是不写了,希望我们和后代不再经历那些荒唐、恐怖和丧失人性的岁月!”依我看来,除了感同身受这样的悲观,还有另一面思考,我在参与约稿的过程中再三向校友们呼吁:如今时过境迁,但同济、协和人的精神和风骨还在一代又一代后人心中回旋,海外校友提出了撰写《同济协和故事》的倡议,而且紧锣密鼓在进展。在同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父辈和老师留下了宝贵的史实,但当今的文献记载中欠缺完整资料,作为同济专家学者后代以及学生代表,若能在百忙中撰写父辈和恩师的生活故事,该多么有意义!希望留下笔墨,挽救中华遗产!

 

撰写《济世天下、德源中华——同济协和故事》的书已经成为当代同济协和校友的共识。我希望海内外校友们在父母安在和自己的生涯成熟阶段写出同济几代人的华彩!“济世天下”道出了医学的服务宗旨,“德源中华”不仅隐喻同济的德英美海外源头,更是讴歌中华医德。1950-2000年,是同济医学院蓬勃发展的高潮阶段,那段历程记载着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和艰苦创业、承前启后、人才辈出的华彩篇章!要写的名人很多,待写的普通医生和同济医人更多!若能把回忆录撰写看成是第二、三代同济人的幸福之源,何愁书目不能流芳百世! 

 

2011年开始,我用了3年时光和家人合作,分别出版了几本书和发表了一些散文4.5,用同济人的治学风格叙事亲情与心灵的感悟,也许这是《同济协和故事》的外一篇?为了邀约北美校友回国参加同济毕业30年同学会和看望亲人,我和妻子(同济78级医疗系一大班耿北玲)2012年赴美巡回了数十个州,除了看望读书攻博的女儿,也遇到数十年不见的北美创业的校友们:郭祖玉、何滨、桂明、铁铺、蔡斌、旭杰、欧阳、茂森、保健等以及家属,30年弹指一挥间!在新泽西的一个湖南餐厅,十多位同济卫生系78级的同学团聚一堂,而黄媛媛夫妇和我们夫妇同时作为医疗系78级一大班的家属代表,一起共叙佳话。我们幸庆有这样的机会代表国内同学,表达对海外同学的问候,并转达“明年回国聚会”的邀请。桌上摆满了中国的菜肴,席间洋溢着校友的情意和感叹……我们带着对幸福的探寻和学习精神,享受到这么珍贵的礼遇。看上去,同学们都没有老,心更年轻!海外10年、20年、30年的生活是极其不容易的,从今天同学们的风貌中,可以感受到同济的昔日风光,感受到医学的扩展,感受到班级凝聚力和楚人后裔的智慧以及中国文化的魅力! 6

 

那天我们随校友去了旧金山著名的渔人码头 花街、金门大桥,感受到凉嗖嗖的海风和海雾,沿着海岸线开车往西,是LINCOLN公园,但见山峰陡立,古木参天,树枝随海风摇拽,高大的松树因常年遭受海风的侵蚀,迎风面已光秃秃,尖尖的树梢向背风面倾斜,形成了傲骨风霜的硬派气质。从辽阔的太平洋面形成的海浪一排排、一阵阵地拍打着岸边的巨石暗礁,翻腾的浪花醉人心脾,沧桑的景观也令人敬畏!这里地处美国西海岸前沿,洋的那边是中国大陆上海……伫立山头,令人遐想,有多少中华精英跨越这道洋面来美创业发展?有多少英雄在这条漫长的人生路上“竞折腰”?

 

我们随校友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还到访了东部的哈佛大学、MIT、普林斯顿大学、中部的范德堡大学医学院和乔治亚理工大学,留下对世界名校的独特印象7;我们来到拥挤的纽约曼哈顿联合国总部时,尚不知晓王钢夫妇的工作室就在咫尺之遥的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那里是世界医学精英的摇篮!在新泽西州我们遇到NYU工作的黄媛媛,这位30年前的母校文艺部长今天还是那么精气神!她告诉我们,每天早晚都要花3-4小时奔忙在纽约市NYU和新泽西州住宅之间!看到那个娇小的身躯竟然这样强大地与美国高速和飞速的车轮朝夕相伴,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校友卢刚工作的波士顿处处显出老城历史风貌,血红色的砖墙、两三层的连排洋楼……大学时代的不少同学已经在这座老城创业打拼20多年,马晶夫妇,刘理望,张旭杰夫妇、桂明夫妇……他们是同济人的骄傲!这里是意志坚强者的天堂,而非贪图享受者的乐园。我们还飞到中部美国著名乡村音乐城纳斯韦尔市,与佐飞、元芳夫妇畅谈一宿、分享宁静的田园风光……当年同济文工团的乐手之间再重逢时刻极其宝贵,我们何时再来合奏一段同济华彩交响乐章? 

 

华彩过后是尾声,同济的旋律永远没有尾声。我们海内外同济人在撰写自己的生活故事的时刻,老少参与、真情流淌,我们希望更多的校友和家属亲人能够带上自己最美好的感恩情怀和祝愿,带上你最喜爱的乐器、最温馨的歌喉、最质朴的笔调和最独特的视角,挽救遗产、同舟共济、回归生活,共同谱写鸿篇巨制般的同济交响诗!

 

 参考文献

1. 李鸣真胡佑华回忆录,《美国印州华报》2011.2.4-18连载,(同载:胡培怡:父亲母亲)

2.  http://3g.dxy.cn/bbs/topic/8312054#!page=5

3. 同济卫生系78级同学会:同济78级卫生系同学毕业30年纪念会成功举行

http://tjmcoaanews.org/同济78级卫生系同学毕业30年纪念会成功举行.aspx

4. 郑晓边:龙年品《楚魂》,华中师大报20121220四版文苑

5. 郑萱郑晓边耿北玲著《成长的幸福力——留学日志与亲情解读》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版 

6. 郑晓边、耿北玲:同舟共济、回归生活——2012晓边夫妇与同济海外校友重逢记实

http://tjmcoaanews.org/%E5%90%8C%E8%88%9F%E5%85%B1%E6%B5%8E%E5%9B%9E%E5%BD%92%E7%94%9F%E6%B4%BB.aspx

7. 郑晓边、耿北玲:推开美国著名大学之门,华中科技大学周报,20121210日第3版视点

  


作者简介:

郑晓边,1978级同济校友,1983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卫生系,留校任医学教育研究室编辑,加拿大Concordia大学心理学系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电子通讯地址:[email protected] 

 


原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

编    辑: 徐国纲  李 凯


欢迎关注“创新同济”微信公众平台,点击文章开头的蓝字,或搜索公众号:TJMU_BJ,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