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

TJMCOAA.ORG

——向七七级卢刚师兄、元芳师姐和诸学长请教

徐 萌

    一个秋意很浓的晚上,闲散了很久的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报告厅,聆听七七级的师兄的演讲。听听他们曾经在同济的生活学习,听听他们的人生经历,听听海外同济的各位校友现在都是怎样生活的——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反思自己的不足。

 

    讲座开始,卢刚师兄、元芳师姐各自讲述了自己的出国经验和出国后的经历。在讲座中,卢刚师兄还向我们介绍了同济校友在海外的同舟共济的精神,提到了芝加哥同济校友陪伴陆翔博士送别爱妻的经过。元芳师姐向我们介绍了海外校友在海外共聚庆春节、发红包、看春晚等等情景。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同济校友在海外并非孤单无助,而是相亲相爱,团结互助!

 

    近日,我因为保研的事情,自信心大受挫,曾经的无畏无惧、曾经的理想抱负,在我的心里都已消失殆尽。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想在以后的研究生阶段,争取在保研的时候可以拿到推外的名额。大学前四年,通过不断努力,最终我拿到了。

 

    可是,拿到之后,保研过程的进展并非如我所愿。在今年三月,发布了一项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科硕门”:研究生可以本科学历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报考,科学学位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报考。结果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只能报读科研型,以后只能报考中医类别的医师资格,而西医专业本科生却没有限制。我们专业因课程安排中/西:4/6,大部分人都是偏西医的,所以,我们迷茫了。学了三年之后,我们都很质疑:中医和西医能结合吗?如果能,究竟又该怎样结合呢???

 

    而我在大学期间荒废了英语的学习,英语成绩一塌糊涂,所以在申请推外的时候,好点的学校我只能申请复旦大学。在复旦面试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说:“同济学生的专业知识肯定没有问题,只是你的英语成绩太差了。”后来我被调了专业。我因为没有被我想学的专业录取,所以就放弃了保外的名额,经过各种周折终于换成了校内名额。

 

    卢刚师兄在演讲中说道:同济在海外都还是很强的。在复旦面试的时候,复旦的老师不也说过同济的学生专业知识很好吗。那个时候我才真的明白,我不就是想要以后能够学好医术,更好地医治病人吗。其实,同济,真的很好,真的很棒,在这里,我也一样可以成为一名好医生。我很想知道,各位海外的学长学姐您们在同济学习期间都有怎样的感受和回忆呢???您们是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位好医生的呢?还有,海外的您们对于英语的学习有什么经验吗,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在提问环节,有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学姐,,说了自己的回国经历,含泪问了一个问题:您们为什么不回到国内?卢刚师兄沉默了片刻,说:“我想过,曾经也安排过回国,只是因为家庭,各方面的原因,已经回不来了。”卢刚师兄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不是不想回来,而是回不来了。这次保研我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也证明我不够优秀,后来转回校内,同济接受了我,我应该感激,继续努力,而不是消沉。有如此多的优秀学长在前面,我们也不能松懈,要追上他们的步伐。作为一位同济人,我们都应该做到:“同济济我,我济同济!”让同济之舟、让自己的生命之舟走的更远。

 

    在卢刚师兄、元芳师姐身上,我看到了前辈同济人的辉煌和同舟共济的精神。虽然现在的同济没有了裘法祖和武忠弼先生,但是同济的学生在海内外都在不断成长为杰出人才。在“同济双壁”先后逝去的同济,同济就像失去了指明灯,有些迷失了方向,现在的同济人该做些什么重振同济,具有同济新百年的光彩呢???如果,现在的同济能够有像裘老或是武老那样的学术权威人物领导着同济,现在的同济该是多么的幸福呀!不断地追求学术,追求真理,格物致知。

 

    真心希望各位学长学姐能够在百忙之中、方便之时再回同济,向我们讲述昔日的同济和今日的你们!现在的你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我们在同济学习的目标!

 

    衷心祝愿各位海外的学长学姐,生活美满,事业顺利!!!

 

同济医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08级中西医结合 徐萌

邮箱:[email protected]

 

 

Forum Total Threads Total Posts Last Post

和徐萌同学交谈

这是为回答徐萌校友提出的问题所开辟的论坛,请大家参入。其内容不代表校友会的意见。谢谢!

0 0

徐萌小师妹,咱想对你说

徐萌小师妹,咱想对你说

12/06/2012

同济医学院82卫:向前

(本文仅代表个人的观点)

你在听到77级学长们回校做的报告后,有了很多感想,并求教于同济的学长和学姐们。作为同济毕业的校友,咱腆着一张老脸,把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几十年经 验,和你共享一下,如果你能从中学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请把那些还有价值的话语装进你随身携带的网兜里,把其中你认为是糟粕的东西,扔进了不齿人类的垃 圾堆。在这里,咱为什么让你装进网兜而不是装进保险柜永久保存,这是因为,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在今天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不远的将来,你会 重新认识这些教条,重新定义你的美好和丑陋,重新建立新的价值观,只有这样,你才可能超越前人,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你自己,而不是重复他人,变成一个 在僵硬模子里统一塑造出来的复制品。

在你这个年纪,有这样的思考,是值得欣慰的事。回想当年,咱在同济的时光,还是个吃了今天不问明天如何过的朦胧少年。你们能有这样的反问,这得益于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得益于信息爆炸年代的开放。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活跃,这是好事,绝不是一部分官僚所担心的坏事,说什么“年轻人会误入歧途”, 应该把他们引到“正路上”来。咱认为,现代年轻人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再盲信,不再生活在真空中的象牙塔,这是社会的大趋势,而那些想控制年轻人思想的行 为,是固步自封、害怕丢乌纱帽的官员们蹩脚的表演,是逆社会潮流而动的士大夫们可悲的挣扎,你不要苑囿于枯燥的和教条的演说,那些为了蝇头小利就可以出卖 良心的人、那些说话连自己都无法说服的人,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大有人在。当你在听到这些说教的时候,你需要保持一个独立的思考习惯:演讲者为什么这样说? 他说的话代表了他本人的观点吗?他的观点和自己已经形成的想法是否有冲突?为什么会造成这些冲突?从他的观点里,我能受益什么?

从你的感想中,咱知道,你对中国教育模式有了迷茫,对中西医能否结合有自己的看法,咱认为,这不是你的错!你提出的问题,咱无法从学术上加以解答,但有一 点咱可以告诉你:大学时学到的知识,永远只是人生中很少的一部分。有研究者指出,医学发展之快,若干年前学到的知识(记不清年限了,应该不超过10年), 有近一半的内容需要更新或者纠正,从这一点上看,你在大学中能够学到的,应该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品格。假如在纷杂的社会里,你能不 时地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该做点什么?我能做点什么?咱认为,你的成长就会脚踏实地地前进。

不是爱因斯坦的料,千万别难为自己!

咱不知道你说的那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学姐是谁,她问咱们这些在美国的人为什么不回国?咱实话告诉你:各人有各人难念的经。你千万不要听那些回国的海龟们 用“爱国”的幌子忽悠,那是新闻炒作的热点,更是海龟们谋取一己之利的“良方”。请用脑子想一想,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假如国内的环境利于海龟和其 家庭的发展,这些海外华人们为什么要停留在语言和文化都很陌生的他国?”要知道,中国有自己成长的土壤、有自己挚爱的亲朋好友、有自己年迈的父母,还有自 己喜欢的中国饮食,为什么咱们要背井离乡?这是因为,咱们有自己的难处,咱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这样的选择和“爱国”、“卖国”无关。

你担心同济在失去“同济双璧”后如何发展,看到你这个担心,咱哑然失笑了,这是杞人忧天的想法。要知道,社会的发展,永远是后浪推前浪、后浪超过前浪的模 式下进行的,假如你们没有超过我们,这就是社会的悲哀了。对“同济双璧”的为人,咱了解不多,但就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同济超过“同济双璧”的学者, 大有人在。“同济双璧”是一个高度,一个曾经的高度,这个高度是激励后人的标杆,但绝不是无法超越的Bar。杨振宁老先生就很知趣,他在退出了物理学研究 领域后,就不再是前沿科学家了,也就是说,他现在的物理学知识水准,在同领域中,已不再是“璧”,而是“弊”了。如果你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不会为失去 “同济双璧”而惴惴不安了。

中国现今各大学科学研究水准,决定根本的是钱的铺垫,掌握资源就掌握了一切,包括“两院院士”、“985工程”、“211工程”……自古名利不分家,所 以,同济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同济领导“讨饭”的能力,和是否具有“同济双璧”无关,因为,没有“同济双璧”,只要有背景和能力,同济还可以创造“同济十 璧”、“同济百璧”。现今的“国家大师”,大多是这样塑造出来的,咱见过很多。远的不说,电视台客串的那些著名的“国家级专家”,连基本的医学知识都不 懂,也膜拜了成千上万的信男信女,按现代人所说:这就是包装!

现今的中国,最忽悠人的地方是头衔繁多的“名骗”(名片),一张小小的卡片,让众多的人失去了自己,包括名片所有人自己。

假如你生活在“景仰名人“的阴影里,你永远成为不了你自己!

咱来美国已经10多年了,比较了中美文化,咱扪心自问:美国有什么好?在这里,咱们抛开政治制度不谈,咱只说一点美国文化超过中国文化的地方,生活中的美国人教会了咱一个道理:咱是唯一的(Unique)。

徐萌同学,你如果具有这样的思维,你就是唯一的。

希望你成为你自己!

0 0